pt老虎机_pt老虎机平台@

图片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文明村镇  
岳阳县张谷英村:孝友家风传承600年
  发表时间:2015-06-23   编辑:刘仁军   来源: pt老虎机_pt老虎机平台@:文明网
 

    pt老虎机_pt老虎机平台@:文明网6月23日讯(通讯员 甘治国 陈勇平) 在pt老虎机_pt老虎机平台@:省岳阳县渭洞笔架山下,有一处保存着古朴建筑、古传祖制、古雅民风,恍若一个“世外桃源”的全国文明村——张谷英村。古村落有600多年历史,这里的人们以读书为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四邻,全村2600多人同姓同宗,聚居在同一个屋檐下。从空中鸟瞰,张谷英村屋宇绵亘、檐廊衔接,由东南向西北,绵延铺陈,达二里之长,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建筑里的文化
    张谷英村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巷道60多条,总长1459米,最长的74米,直通10个高堂;天井206个,大的22平方米,小的2平方米。各间堂屋之间,由天井、屏门、墙壁隔开,紧凑有序,布局合理。人与生活、人与自然在这里形成了默契,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便是张谷英大屋独特的建筑风格。
    张谷英村的天井和梁柱是独特的。这里的天井面对大门外面的是圆形,对内室的则是方形。梁柱、天井的造型有圆有方,时刻提醒人们处理事务时应遵循外圆内方,做到对外讲团结友爱、讲和谐,求同存异,对内讲规矩、讲道德的家德家风。
    走到当大门第五进西边的青云楼附近,可以听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这就是村里一直沿用至今的私塾。提起私塾,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清末秀才张月舫,在戊戌变法后,和族人在村里创办鼎新楼。他以多病之躯逐户演说,筹集资金,动员子弟60多人入学,并被公举为校长。开办后,他和同仁们第一年尽义务,不要报酬,以后才取规定报酬的半数。张月舫清贫,但他常为贫困子女付书钱,甚至供给饭食。由于操劳过度,他43岁便英年早逝。“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大屋由于送子读书成为风气,加之村里助学,入学近,学费低,几担柴,箩把谷也能抵学俸,因此,无论男女极少不识字的。大屋尊书重教、以和为贵的家风,也就由村里的私塾流传至今,并代代相传。
    跨进当大门高高的石门槛,各种建筑开始对称起来。踩着麻石,穿过庭院,或四进,或五进,一重接一重的是高堂和天井。而无论站在哪一个天井边,向左或向右走,两侧的巷道都会将你引向另一个几乎相同而神秘的空间。这便是“四进三井”房屋布局所带来的奇妙。可开可闭的屏门是大屋的一大特色,屏门关上,各成一户,屏门打开,几个堂屋贯通,成为一个大的公用空间,族人可以在这里举行祭祀或婚丧喜庆等仪式。大屋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62条80厘米宽的迂回曲折的巷道,成为体现先人智慧最好的凭证。据说,作为连接建筑和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巷道最大的功能,就是方便邻里互助。如果一户人家发生火灾,周围人家便能迅速从大门前的烟火塘取水赶来救援,而当火势猛烈时,人们还可以两手撑开沿着墙壁往上爬,到达屋顶后,将上面的瓦揭掉,就可以避免火势向邻屋蔓延。此时,巷道又起到隔断火源,防止大火蔓延的作用。张谷英大屋的巷道多为暗道,处于两堵高墙之间,上有挡檐、挡瓦,在大屋中行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建筑采取纵向与横向轴线关系,成功地把家族建筑群体凝聚在一起,各家各户邻里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家家户户又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显得完整而宁静。巧妙的建筑设计,既让大屋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又让每家每户自成院落,拥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既是家族融洽亲和的象征,又体现了每户在大屋家庭中的平等自由。邻里之间的友爱互助、患难与共,使得张谷英大屋历经数百年而完好无损。
    孝友家风
    来到张谷英,就如同穿越时空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一个“民间博物馆”,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张谷英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及这种文化所赋予人们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深刻启迪。张谷英大屋的“当大门”前,门头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对联格外抢眼。据当地人讲:“作为宗亲文化,这副门联是始建者为后世子孙立下的安家立业之道,代表了张谷英村的耕读文化和祖训家风……”
    张谷英村的人都说自己家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孝友家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四邻,凡事以孝为先的“百忍家风”才是几百年来家族兴盛不衰、团结奋发图强的源泉。翻开张谷英族谱家训:其一,“不求金玉富,但愿子孙贤。”“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有书不读子孙愚”这些家训一直告诫子孙重读书、尊学识。张谷英的私塾学堂一直传继到现在。其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劝善书多皆切己,我劝为人从孝起,堂前父母大如天,须知万善孝为先。”其三,友兄弟,睦四邻,“和为贵”,在族人和外人面前做到“忍为高”。孝者:尊敬上辈;友者:友善亲朋戚友;忍者:宽容、和谐。族人把家训族规刻写在墙上,记在族谱上。张渥潜,自号“笔山主人”,在张谷英潜心教育终生,民国初年在大屋改造训诂传经馆成私塾,自编数十万字的《三余教育类编》作教材,此书分为《三字句》《四字句》《诗学易知》《文浅说》等。其中《三字句》写道:“男女大,要读书……古时事,今时传。我祖宗,是汉族,居中国,在亚洲。外国人,是白种,他虽强,我亦勇。我中国,地方大,有山海,有江河,现时代,要爱国……好学生,好公民,要志气,要精神”等等,可见大屋读书风盛。
    游人到来,村民很愿意讲起自己家族里的故事,而他们逢人讲得最多的便是:张氏族谱记载的16条家训诗和5条族戒词,其家训诗是:“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性、正蒙齐、存心地、修行栓、勤职业、循本分、慎言语、尚节俭、存忍让、恤贫寡、供赋役”。族戒词是:“戒酗酒、戒键讼、戒多事、戒淫荡、戒贪忌”。这些正是张谷英大屋孝友家风和良好道德传承的生动注释。在这种良好家训和族戒的熏陶影响下,这里的人们,业余生活大多是看书、串门子聊天、看电视,有时候打打牌,但没有人赌博。直到现在,每家每户房门都不上锁,邻里之间彼此相互照应,互帮互助。正是由于有了宽厚待人、方圆有度的家训族戒,使得张谷英村在今天仍然成为一片净土,从未发生过凶杀偷盗等案件。
    各家各户不仅遵循祖训族戒,而且每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无论是当大门,还是纺绩堂,抑或是上新屋,各处的门头上,都能看到一副副饱含祖先深意的家训门联。有的门联:“几朝古貌,一脉真形,更喜宗儒光族谱;历代淳风,千年正气,且看励志步青云”;有的“议事商情,小异大同无远近;循规蹈矩,集思广益有方圆”……这些对联不仅是古建筑群一道独特而亮丽的人文风景,更是对耕读文化和孝友家风的生动诠释,是张氏家族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传承的家道家风
    张谷英大屋和张氏家族能在旷野中生根,且数百年生生不息、合而不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奇迹。那么,是什么力量成就了张谷英大屋的发展神话?我们可以从其家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看出是张谷英良好的祖训对后人道德情操的影响,简而言之,张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史,正是其后人对优良祖训家风的继承发扬史。
    崇尚读书是良好家风之一。“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在张谷英村,读书与吃饭一样,已是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读书则是天大的耻辱。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张谷英其人能文能武,在远离仕途、隐居渭洞山下后,便教习后代子孙以耕读为本,尊孔孟、讲仁德,而后世五百多年间,聚族而居的张谷英后人深受他的言传身教,奉行“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的祖训族规。村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识字为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制度时,从张谷英村走出去的,就有进士1人、举人7人。
    高考制度恢复后,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就有300多人、还有好几位博士生和留学生。
    祖先堂金字横匾上赫然写着的“世业崇儒”四个大字,读书隆礼成为张谷英村人们厚实灵魂的追求,也成为这个庞大家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和力量。青云楼从明末起就成了村里的私塾,当年“泥腿子”在门外洗脚进房,读罢诗书又挑起粪桶干活去了;而现在的私塾,仍然被保留使用着,并成为传承家训家规,辅导子女读书求学的大屋载体。
尊敬长者是良好家风之二。张谷英大屋,有这样一副对联,其上联为“祖德荫千秋,书香门第遵遗训”,下联为“唐皇封百忍,孝友家风振谷英”。面对古人的教诲,我们不难看出,张氏先人已经把“敦孝友”作为重要的家训族规展示出来,要求后人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善。在祖训家规的教化下,孝父母已经成为张谷英大屋的一种风气。数百年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张氏后人始终谨记先人教诲,把孝敬父母作为崇高的道德坚守。今天,虽然有许多年轻人走出了大屋,但家中只要有健在的老人,必定有子女寸步不离地照顾着。
    我们在大屋听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张谷英24代孙张文勇,作为母亲最小的孩子,在其他兄长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自愿留守在大屋照顾母亲,十几年来任劳任怨,除了每年在春节、重阳节以及母亲生日时为母亲庆祝外,平时对她也孝顺有加:每天早上按时叫母亲起床,中午准点提醒母亲午休,傍晚回来还要呼唤母亲的名字,只有听到母亲的回音,张文勇心里才踏实。而在村子里,谁要是对父母不敬,族人会瞧不起他,更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在“百善孝为先”的影响下,张谷英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而今,四代同堂的家庭也有60多个。
    和睦友邻是良好家风之三。张谷英后人在处理本族与外族重大事务时,坚持讲灵活、讲包容;在处理本族内部之间的重要事务时,坚持讲原则、讲规矩,这在邻村已被传为佳话。上世纪80年代,张姓家族和邻村的龙姓家族,因用水问题曾发生过矛盾,由于龙姓在上游,张姓在下游,汛期来临时,龙姓把水泄到下游,张姓的庄稼就会受灾;而到旱季,龙姓又会截断上游的水源,导致张姓无水可用,两个家族因此积怨日深,眼看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有了动手的想法。危急关头,张氏家族的长者,便召集族人商讨对策。有年轻人认为,这件事张姓人有理,应用武力解决;而长者们认为,张氏家族孝友传承,凡事礼让三分。家族的长者用祖训说服了年轻人,村民便借着春节舞龙的机会,主动上门给龙姓拜年。就这样,张姓家族以自己的高姿态,换来了龙姓家族的理解和让步,两个家族由此握手言和。
    张谷英后人对外人谦虚和善,并不是偶然为之。村里除了张姓家族外,相隔不到200米的地方,还住着十几户陈姓人家。陈姓先祖比张谷英早搬来30年,几百年间,张姓家族从一户人家发展成为后裔近万人的赫赫大族,而陈姓至今只有100余人,家大业兴的张姓家族,不仅没有倚强凌弱、以大欺小,反而一直坚持先来后到的规矩,凡事以陈姓为先。2009年,张谷英村自筹资金,对村里的泥路进行硬化,也是最先从陈姓人家的门前修起。“张谷英后人的举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他们的谦逊和礼让,也赢得了我们陈姓族人的尊重。”这件事,一直让陈姓家族的村民们感慨良多。
    处事公正是良好家风之四。这是张谷英后人对“以和为贵”祖训家规与时俱进发展与延伸的结果。随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村里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旅游收入来回赠给村民,但是,这些款项该如何分配?每家每户能得到多少?每次分配前,村里事先都要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对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村民,给予怎样的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影响本村形象的又该如何处罚,大家都要坐下来讨论,逐一表决通过。而每次议事时,村干部都要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家训拿出来与村民共同学习,以此作为秉公办理、奖惩分明的共同道德遵循。
    张氏家谱有句话叫“功伏宗兴”,意思是,个人要心甘情愿把功劳藏起来,谦虚谨慎、率先垂范,宗族才能兴旺。村民们也说,自己家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孝友家风”,凡事以“和”为先的思想是其家族几百年来绝不涣散的力量源泉。“伏”与“和”,其实都是对张谷英祖训及家风的生动诠释和深刻注解。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当下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友家风”作为张谷英先人流传至今的行为道德规范,难道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脉相承的吗?直到现在,从张谷英大屋走出去的年轻人,他们每年都会回到张谷英大屋,祭拜他们的祖先——张谷英。游子恋故人,不正是后人对先人遗训的认同、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发扬吗?

  上一篇: 美丽浏阳 幸福屋场
下一篇: 永州市祁阳县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领跑永州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pt老虎机_pt老虎机平台@: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传真:0731-82217063??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